北京锦绣发商贸有限公司

梁武帝命理 命理学的起源,和它跌宕起伏的“命运“发展过程,你知道吗?

发布时间:2024-11-24 08:11:02

命理学的起源,和它跌宕起伏的"命运"发展过程,你知道吗?

子渔说八字

研究过易学的人,众所周知:八字、奇门、六壬、六爻、风水、梅花易数等,所有预测术数,都是从易经中派生出来的。以阴阳、五行朴素的哲理为基石,对人和事进行预测。

易经产生的时间属于上古时代,追溯易经的起源和发展,这个话题太远、太广。今天,只和大家聊聊命理学的起源,以及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时期,有哪些不同的论命特点,出现了哪些主要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作简要的论述。

一、雏形时期——早期线索

以专论人一生的生死吉凶,现在所能考证的史书中,最早有迹可寻的记载大概是在陈寿的《三国志·管辂》一书中,其评道:华佗之医诊,杜夔之声乐,管辂之卜筮,诚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绝技矣。

管辂 ,生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八、九岁,喜仰观星辰。成年后,善于卜筮、相术、堪舆、算学。小说《三国演义》中,多个章回中写到管辂以命理占卜夏侯渊战死、鲁肃病死,何宴有杀身之祸等神断。正元二年,其弟管辰对管辂说:大将军对你很好,你期待富贵吗?管辂叹声道:我本命在寅,生于月食之夜,今年八月可任少府丞,明年必死。果然,于正元三年二月殁。据说,著有命理相关一书《天阳诀》,占人生死吉凶极验,失传。

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时期有明显论命的记载,命理学已有较大的发展。比如晋代郭璞著有《玉照定真经》、南朝陶弘景著有《三命抄略》等。

至隋朝,萧吉著《五行大义》一书 。萧吉,是南朝梁武帝萧衍兄长宣武王萧懿之孙,其博学多通。隋大业元年(605年),官受太府少卿。萧吉通过考证多部阴阳书籍,比如《杂阴阳》、《秦·阴阳》、《阴阳遁甲》、《太元阴阳》等,汇编成《五行大义》一书。此书的主旨并不是论命,但为命理学积累了许多的基本法则,比如五行寄十二宫,论五行冲破、论害、论刑等等。

二、大成时期——纳音论命系统

命理学大约经历500年之后,到唐代中叶,出现了一位命理学大师:李虚中 ,字常容,唐德宗贞元11年进士,官至中侍御史。

世传《李虚中命书》,又称《鬼谷子遗文书》,在明代《永乐大典》和清代《四库全书》中均有收录。其方法是以年柱为出发点,以纳音五行法则为主进行命理推演。据同时代文学家韩愈为其撰写的墓志铭中介绍:"(虚中)年少长,喜学,学无不通。最深于五行书,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值日辰,支干相生、胜衰、死王相斟酌。推人寿夭、贵贱,百不失一二。其说汪洋奥美,关节开解,万端千绪,参错重出。"可见,当时命理学已成系统,论命的方法环节参差,博大精细。故此,后世尊李虚中为命理学的开山鼻祖。

然而,也正是韩愈的这篇墓志铭,曾让后人误以为李虚中只用了年、月、日三柱,六字论命。事实上,在唐初吕才《禄命书》中所列举的历史人物,皆俱有年月日时。编撰《四库全书》的纪晓岚经考证后,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确认唐代李虚中已经运用年月日时四柱论命。

三、变更时期——子平论命系统

经五代十国,到北宋出了另一位命理学的重要人物——徐居易,字子平(生平不考),据说与道教陈抟老祖在华山修道。其继承了唐代李虚中的命理推演方法,但作了深刻的改造,万明英在《子平说辩》中说:"以日为主,专主五行,不主纳音"。南宋末年,徐大升根据徐居易学说流传的《渊海》和《渊源》两书,汇总编撰成命理著作——《渊海子平》。从此,沿袭至今以日柱为中心,正五行为主的八字论命系统。后世将此八字命理学称之为"子平术"。

论命法则从纳音系统转变为子平系统,为何发生了如此重大的变化?原因大概主要有两方面。

1、 人才选拔机制的改变

在隋朝以前,官员的选用是被士族门阀所垄断,所谓"世官制"。隋文帝看到了这个弊端,开启了科举制,在唐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完善。寒门子弟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层次和身份,命运也随之改变。八字命理中,"年"代表祖上或父母,在"世官制"的时代,只要祖上或父亲是官员,命主的出身就高贵,故,年柱在当时论命中是至关重要的。"日"代表命主本人,随着科举制度对人才选拔的改变,寒门子弟有机会"鱼跃龙门",所以,日柱在命局中的重要性优于年柱。

2、 政治打压。

宋初,赵匡胤死后,其弟赵匡义继位,因"烛影斧声"之悬案,朝野议论不一。算命师更为好事,对太宗赵匡义是否是真命天子,以八字命理进行肆意评说,一时间众说纷纭,对赵匡义承位的"正统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于是,宋太宗一怒之下,下令禁止算命,并将与命理有关的书籍进行大量的销毁。这一禁,时间长达将近200年,以前在上层社会流传的命理学从此由庙堂走向江湖,以"俗文化"渐渐在坊间扎根。

因宋以前的命理系统遭受了这一场浩劫,以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于是"子平之术"应运而生。

命理学尽管在北宋赵家皇室的高压下,依然薪火相传。从南宋廖中所著作的《五行精纪》中,可以看到很多被其收录的命理经书内容,比如《神白经》、《三命铃》、《金书命诀》、《源髓》、《天元变化书》等等,只是经元代遗失大半,到今天所见经书,存世寥寥。可见,八字命理在当时的坊间另有一片江湖。

四、理论深化时期——命理著作蔚为可观

明、清二代,是八字命理学发展和深化的高峰,期间出现了大量为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命理学经典著作:

元末明初的《滴天髓》 ,由京图(生平不考)撰,刘基注。

明代万历年间的《三命通会》 ,由万明英(字育吾)著,收集汇总了明代中叶以前的禄命法。

与万明英同一时代的《神峰通考辟谬命理正宗》 ,由张楠著。

明末的《拦江网》,原作者无考,只能据书中所引用的命造,多为明代名人,约断为明代后期所著。此书经历颇为传奇,先为江湖术士所传抄,作为"巾箱秘籍"在坊间流传。后来在清康熙年间被宫廷钦天官撰名为《造月元钥》,直到清末由楚人余春台重新编撰,并再次更名为《穷通宝鉴》。

清乾隆年间的《子平真诠》 ,是沈孝瞻命理笔记,由宛阳府幕僚胡空甫整理著书冠名,等等。

各书特点各异,为今人论命留下了丰富的重要理论依据。以上是俗称的"老五篇",现将各书特点稍作简述。

《滴天髓》 :以五行生克为体,旺衰为纲。尤以日主为重,为核心,与财官以中和平衡,顺其气势进行调候、通关、扶抑日主的理念。

《三命通会》: 将明以前的禄命法、命理经文、词赋广为收集,整理汇总,尤其是720组日、时两柱组合的论命断语收录。是一本命理百科全书,后人评价此书博而不精。

《神峰通考辟谬命理正宗 》:对古籍中的五星术、各种奇格异局等进行了批评,提出了"病药说"、"损益说"等理论,附加了断大运的"金不换骨髓歌诀"。

《拦江网》: 将"十干实物说"、"十干生存说"、调候法、日元天干在十二个月中自然属性之喜忌,做了精辟独到的论述,徐乐吾三次评注此书,并感慨"高山流水,知音者稀"之赞叹。

《子平真诠》: 以月令用神为经,十神为纬,以格局为重,对格之成败、格之顺逆、格之变化,用神喜忌的生克制化,用神的透会、有情无情、有力无力做了精辟的解析。

到清末民国期间,也出现了几位命理学大家。比如徐乐吾、袁树珊、韦千里、林庚白等。他们都有命理相关的书籍出版,但都在命理学上没有更新的建树,大多只是对古籍进行评注和诠释。

本文由“子渔国学讲堂”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八阿哥胤禩注定当不了皇帝

康熙皇八子(不是芈八子,小调皮一下)胤禩,天性聪慧,文武双全,礼贤下士,古雅风度深得众多朝臣的赞扬和推崇,一度在众人心中被默认为皇位接班人的最佳人选。然而命运却没有选择他,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然而墙上悬挂的这副标语它是有后半句的,那么我们来补上后半句的窟窿,那就是“但那这百分之一的天赋是最重要的,甚至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还要重要”。胤禩自从出生就显然缺乏这份天赋,所以他称不上天才,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便当不得天子。

那么,胤禩注定当不上皇帝,所欠缺的天赋是什么呢?

一,最重要的一点,父亲康熙皇帝不喜欢他。康熙皇帝并不是每年寒暑假《康熙微服私访记》里的活雷锋,他虽然疼爱每一个子嗣,但是等级尊卑在他的心中尤为严重,胤禩被其称为“辛者库之子”,就是因为胤禩的生母是皇宫中干苦力的宫女,属于宫中地位最卑贱的工种(既然看不上这份卑贱,当初干嘛去了呢?不是你不小心,只是真情难以抗拒?),所以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康熙不是浪漫的王子,胤禩生母也没有灰姑娘的福分。康熙甚至蔑视地说出胤禩“如此卑贱的出身既然妄想登储君之位?”当然康熙说这句话也有可能是因为百官支持胤禩,这对于皇帝权威形成巨大挑衅,只能在名誉上将其打入永无翻身之地的境界,断了对自己的权利威胁,且也断了胤禩和众臣的念想。

题外话: 1,康熙皇帝,本身就是喜怒无常的倔强性格,而且他对待宫廷老师极不尊重,康熙当着皇子面辱骂皇子老师,照猫画虎的太子胤礽居然当着皇帝面亲自动手打骂老师,康熙皇帝看在眼里无动于衷,是为默许。2,大清入住中原,对汉人极为防范,到康熙朝,众臣议政仍然使用满语,其实就是不自信的一种表现。3,终康熙一朝,胤禩都是不受待见,并不是《雍正王朝》里演绎成康熙皇帝赏赐胤禩的廉亲王,而是雍正所为,在康熙朝只被勉强封了个贝子,离王还远的很,多少有些打压和侮辱意味,因为贝子贝勒封号,对于皇子来说熬年头都能有,从而间接否定了胤禩所表现出来的任何才能。

二,胤禩出身不好,但自身天资聪慧,礼贤下士,深得朝臣爱戴和推崇,在康熙心中俨然形成一党,两次立太子废太子,已经使得康熙皇帝身心俱疲,而且历朝历代皇帝与未来皇帝的矛盾都是相爱相杀的,老皇帝对权利的留恋和未来皇帝的迫不及待时时刻刻都在剑拔弩张。胤禩活跃的当下,正是招致了康熙的忌惮,当然也有嫉妒,枪打出头鸟,康熙对胤禩的打压或许康熙眼中正是求自保和求善终的表现,免得尾大不掉振臂一呼,群起而拥之。越是子女多,越是怕出现祸起萧墙骨肉相残的悲剧,想必康熙皇帝眼中尽是春秋齐桓公,战国赵武灵王和梁武帝萧衍的落寞离场瞬间。(将心比心,儿女多,豺狼虎豹般盯着老父亲的财产,能不令人后怕?再加上出来个一枝独秀的好果儿,亲朋好友都等着你走让他上,你心里的滋味该是神马?是好人做到底赶紧给人腾地儿?还是先顾自己,先下手为强,防止不测,不是消灭对方,而只是为求自保。)

三,越是上年纪,越是隔辈儿亲,康熙选择接班人,肯定也考虑了孙伙计,在众多孙子里首先喜欢的是胤礽之子弘皙,从小看着长大,多年的情感,这份感情同样根深蒂固在太子胤礽身上,父子二人相互加持,使得爷爷康熙极为重视和喜爱二人。在胤礽两次倒台后,弘皙多少让康熙觉得尴尬和更为可惜,弘皙也没有朱允炆和朱瞻基的“皇太孙”之命,这时来的早不如来的巧的弘历出现在康熙视野里,雍正这时也开始独得康熙倚重,儿子弘历又来加分,而且康熙皇帝在宫中亲自抚养弘历一年,此刻喜爱和着力培养程度可见一斑。再看,胤禩之子弘旺,被康熙恨屋及乌的甩在了掩护大部队撤退的名次上,父子二人相互受了康熙白眼。

四,昆仑山上一棵草,千顷地里一棵苗,蝎子那啥独一份。历朝历代除了篡权谋政之外,正常政权交接的,后代子嗣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因为老皇帝目所能及的可以看到第三代的品行素质,一般二三代子孙繁盛,是可以保证政权稳定的持续。然而胤禩的又一大先天不足就是子嗣不昌盛,只有一个男丁弘旺(还有一个女儿,在古代重男轻女,女性姑且不论了)在古代人心中,子嗣不旺,就预示着家业不旺,而且康熙有那么多儿子(35个),和那那那么多孙子(97个),多少在命理上就觉得胤禩不及格,没有福气,而且康熙又极为迷信,看中子嗣的他或许会觉得胤禩有些晦气,而且康熙还特意要来弘历生辰八字,结果发现弘历的命数贵不可言,这就说明康熙皇帝相信天数,而且事实证明相当准确。

综上所述,现实中的胤禩并不是与皇位失之交臂,众看官甚感可惜,而是从一开始他就被排除在外,感觉命运捉弄人吗?各位看官,谈资而已,切莫劳神。

相关问答

为什么有的人一生顺遂的生活,成长的家庭好,有好的教育读书到博士,有爱情有好的工作,而我从小就痛苦?

生活本身就是这样的。心里有甜有酸有辣,社会上有坑有爱有骗。未必是你从小痛苦,而是你心里想得痛苦。试着放过自己,放开别人。不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痛苦的...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