刽子手命理 历史上这类狠毒的人,最能配得上鲁迅所说的“吃人”二字
历史上这类狠毒的人,最能配得上鲁迅所说的“吃人”二字
为了权力,他们曾六亲不认
为了权力,人类曾经多么残忍疯狂?
为了权力,人类曾经多么丧心病狂?
为了权力,人类曾经干出多么罪恶肮脏的勾当?
本文将为你揭晓——为了权力,人类曾经达到的极限——六亲不认!
六亲,古代八字算命中的一种特定概念,特指父母、夫妻、子女!中国古代命理学家认为,从一个人的八字中,可以看出与他(她)有着这六种关系的人的命运。
这当然是根据中国古代儒家传统伦理学归纳出的,因为,根据儒家观点,与一个人最亲的人就是这六种人。
因此,也就诞生了一个词,叫“六亲不认”,用以形容一个人的绝情、狠毒——一个人如果连最亲近的六亲都不认,那是够狠的!
不过,如果一个人能做到六亲不认,那还真是少见。
可是,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不够大”——一个人做不到六亲不认只是因为你开出的筹码不够大!如果你开出足够的筹码,让他六亲不认也不是难事。
什么样的筹码才算“足够”?权力!为了权力,这些人类曾经达到了六亲不认。。。
杀父——勒死父皇获大统,哪管千秋留骂名?
所杀对象:父亲杨坚
隋炀帝杨广,隋朝大名鼎鼎的昏君,来大兴土木,征伐无度,荒淫女色,无恶不作!
但是,真正令大家深恶痛绝的,还是隋炀帝杀父。
话说大隋仁寿四年,隋炀帝,那时还得叫晋王杨广,随老迈的父亲隋文帝杨坚离开长安去仁寿宫避暑。
这时的父亲,早没了母亲独孤皇后关于一夫一妻制的要求(独孤已死),开始纵情声色,喜欢上了宣华夫人和荣华夫人,话说这两位夫人,那可真算得上是冰肌玉骨,美若天仙。碰巧正值壮年的晋王也是色中饿鬼(从后边下江都事情可以看出),忍饥挨饿了那么多年,现在一下子没忍住,戏了宣华夫人。这宣华夫人急匆匆羞愧亏去找父皇告状。
这下子吓坏了杨广——耍尽了阴谋使全了诡计装透了孙子才得以欺骗父皇母后陷害大哥杨勇获得太子之位,此一朝夕被废,那可真真儿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水中捞月影无踪”。
于是杨广恶向胆边生,一不做二不休,命令侍从张衡(和发明地动仪的张衡同名)将仁寿宫侍卫全数调开,然后只身潜入,用一条白绫,将六十四岁的父皇活活勒死,最终坐上了血迹斑斑的龙椅!
▲隋炀帝杨广
杀母——母子反目只为权,杀死母亲不眨眼!
主角:古罗马暴君尼禄
所杀对象:母亲阿格丽比娜
古罗马暴君尼禄是知名度极高的皇帝,原因是他曾经放火烧了整个罗马城!不过,他曾经干的另一件事也被世人咒骂——杀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阿格丽比娜!
尼禄的母亲阿格里皮娜为了儿子尼禄能够当上皇帝可谓费尽了心机,甚至不惜用上自己美丽而性感的肉体,还背上了淫妇的名声勾引自己的亲舅舅——皇帝克劳狄,并哄劝克劳狄废掉亲生的太子布里塔尼库斯,立尼禄为太子。老皇帝照办了,她又怕他反悔,就把他毒死了。这一年是公元54年,17岁的尼禄上台了。
俗话说得好:儿子大了不由娘,娶了媳妇儿更容易忘了娘。
为了防止这点,阿格丽比娜决定给尼禄找个媳妇儿以便控制他。她亲自做主,把老皇帝前妻所生的女儿屋大维娅嫁给尼禄当皇后。
但是谁能想到,刚当上皇帝没多久的尼禄就不想再听母亲摆布,他喜欢上了罗马的一位贵妇人,要跟皇后离婚。这下子可把皇太后气坏了!她威胁尼禄如果不听自己的话,她便会支持布里塔尼库斯夺回王位。
这下仇儿大了——你要废了我的皇帝位,我就要了你的命!
尼禄视母亲阿格丽皮娜为绊脚石,采取了种种办法陷害她。他先是派人弄翻了他母亲乘坐的船,企图淹死她。可她命大,被救了起来。
公元59年3月,尼禄提拔提格利努斯为他新的近卫军长官。阿格里庇娜派她的奴隶向尼禄报安,尼禄借机指控该名奴隶是奉母之命来刺杀皇帝,便派兵到阿格里皮娜的别馆杀死了她。
至此,尼禄消除了母亲的全部影响,包括肉体。
▲尼禄
杀夫——妻子杀夫获皇位,不惜名节万古累!
主角:叶卡捷琳娜二世
所杀对象:丈夫彼得三世
俄罗斯帝国的历史选择彼得大帝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在位仅两年)接班恐怕就是为了给叶卡捷琳娜二世做准备的。
的确,两位先后在1725年和1762年接班的女沙皇,不仅名号相同,也都是从丈夫手中接管政权。
唯一不同的,也是最令人诟病的时第二位叶卡捷琳娜并不像头一位女皇那样,是从丈夫(彼得大帝)手中和平地接管政权(彼得太猛),而是发动了政变,杀死了丈夫。
叶卡捷琳娜和丈夫彼得三世都不是俄罗斯人,而是德国人。
彼得三世时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外孙,被抱来俄罗斯当沙皇。天上掉下来一顶皇帝帽,这位德国人不但没有惊喜,反而很生气于自己堂堂日耳曼嫡派子孙却只能屈居落后的斯拉夫国家皇帝。
▲彼得三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以及他们的儿子
与丈夫的不适应相比,妻子叶卡捷琳娜则非常懂事,她不仅很快学会了俄语,还皈依了东正教,迅即获得一大批不满彼得三世的俄国贵族的支持。
经过七年战争(1756年-1763年),俄罗斯作为战胜的一方击败了气势汹汹的普鲁士,但是谁承想彼得三世却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资深粉丝,不仅决定单独与普鲁士媾和,甚至还决定就是放弃在七年战争中的所有胜利果实!
这下子可得罪了俄国的贵族与军队领导人!这些人全部都站到了皇后的阵营!
1762年6月28日,彼得三世前往奥拉宁保姆,皇后叶卡捷琳娜本应该在那里等候他,但她却乘船返回了圣彼得堡,动员早已对皇帝不满的禁军发动了宫廷政变的消息,很快就抓获了彼得三世。
此后彼得三世乖乖地按照叶卡捷琳娜的意思,签署了退位诏书。
一个星期后,叶卡捷琳娜下令毒死彼得三世,并对外宣称是消化不良而死。从此,俄国迎来了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时代,彼得三世早已化为一抔青土。
▲叶卡捷琳娜二世
杀妻——如能获信任要职,不惜拔刀向妻子!
主角:战国名将吴起
所杀对象:妻子
吴起这个人,是一个挺残忍的人:母亲死了,他大哭三天,却不回家守孝,因此惹怒了奉孝为纲的儒家学派中以孝著称曾子(真不知道他为什么拜曾子为师);为了求得帅印,不惜杀死了结发妻子,只因妻子的国籍问题。
话说吴起来到鲁国臣事鲁国国君。有一次齐人攻打鲁国,鲁国想任吴起为将,但很不凑巧,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因而鲁国人怀疑他。吴起心想:我刚来到鲁国,正应该建功立业,成就功名!怎能因为妻子的国籍问题被人怀疑就不能封为大将?干脆将妻子杀了明志!
于是,他找来妻子,说明缘由。妻子还没被杀死就被吓了个半死!拔腿想跑,却怎么跑得过身为战将的丈夫?就这样,吴起手起刀落,杀了自己的妻子,表视自己与齐国没关系。最终,鲁国信任了他,拜他为将,率兵攻打齐国,大破齐国。吴起也就因此获得了人生第一桶政治资本,开启了血淋淋的仕途。
▲吴起
杀子——母后狠心杀儿子,瓜果摘净犹谓可!
主角:大周女皇武则天
所杀对象:儿子李贤
大周女皇武则天可谓中国历史上一位猛人,猛到为了当皇帝,杀死了至少家族里十口人——哥哥武元爽、武惟良,侄子武怀运,姐姐韩国夫人武顺,侄女魏国夫人贺兰氏,儿子李弘、李贤,女儿和一个孙子一个孙女,猛到我们这篇文章下一位主人公还是她,真可谓满手亲人血的刽子手!
武则天的亲生母亲杨氏是她父亲武士彟的小老婆,自幼被她父亲大老婆的儿子武元爽欺负,所以等武则天成为皇后,就将哥哥流放致死,对外宣称是大公无私?!
没过多久,他的姐姐韩国夫人和侄女魏国夫人贺兰氏母女两人争先恐后地勾引上武则天的皇帝丈夫李治,威胁到了武则天的地位,借机先后毒死。
为了把武元爽这一支赶尽杀绝,接着借口是武元爽儿子武惟良毒死的魏国夫人,又把武惟良杀死了!
大儿子李弘被杀是因为不知哪根筋不对了,偏偏同情起母亲的情敌萧淑妃的两个女儿,被自己杀了
大哥死了,二儿子李贤当了太子。但不只是吃错了要还是家族遗传,又与母亲对抗,写下了一首诗:
“种瓜黄台下,
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
再摘令瓜稀。
三摘尚自可,
摘绝抱蔓归”
讽刺母亲杀戮亲属,武则天大怒,废掉了他的太子位,赐死!一个孙子与孙女被赐死是因为私议奶奶放荡的私生活,被杀。
▲武则天
杀女——杀女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后拉下马!
主角:大周女皇武则天
所杀对象:女儿(未命名)
女皇武则天杀女儿,是为了把皇后拉下马。
话说武则天诞下一女。有一天,皇后王氏来到武则天公众看望武则天,并抱了抱这个女孩。皇后走后,武则天感觉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构陷皇后的机会,于是便狠了狠心,将尚在襁褓,还未命名的女儿(算你狠)掐死了!
皇帝李治闻讯赶来,看到的是痛哭流涕的武则天(不知是演戏还是良心发现),问左右谁来过,左右皆达:皇后来过。于是认定是王皇后掐死了女儿。
这也难怪,亲生母亲还会掐死自己还未命名的亲生女儿?!可是,谁让这个母亲是武则天呢!于是,王皇后被废,武则天登上皇后宝座。后来,王皇后又被武则天残忍地制成制成“骨醉”受尽折磨而死!
公元690年,武则天终于坐上了由亲属的头颅堆砌的皇帝宝座!
▲画家侯震作品《武则天开凿龙门奉先寺》
为了权力,这些人可谓六亲不认——杀父,杀母,杀夫,杀妻,杀子,杀女——干尽了坏事!
但是,最令人害怕的还不是这些人的残忍和疯狂,而是这些人中不少最终名扬千古!这空怕才是最令人胆战心寒和费解的!
鲁迅先生说:这历史没有年代,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我觉得不仅是中国,整个世界的古代史都充满大了残忍与血腥!这是因为,古代权力集中的制度,造就了对绝对的权力,绝对般的争夺。
但愿古代史永远地翻过去吧。。。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 文:牛奕达
雍正为八弟批完八字,大喜,我不灭你,天灭你,天不灭你,我灭你
大清康熙年间,帝王之家自有门阀森严的等级制度。皇八子允禩出生于康熙五十九年,母亲是康熙五十八年册封的恭顺睿德淑妃。相比于嫡出的皇太子和皇长子,允禩的地位自然逊色许多。但他天资聪颖,自幼就备受康熙皇帝的赏识。康熙六十年,康熙帝为了避嫌,特意将允禩送往云贵总督府习武读书。
到了康熙末年,储秩大乱,储位问题遗留了巨大的分歧。康熙皇帝最初确立胤禛为储君,但胤禛早逝,储位一度空缺。后来康熙帝册立了胤祥为新储君,但胤祥生性懦弱无能,很快被革储。此时的允禩已是文武全才,当机立断,获康熙帝青睐,被册为世子。然而好景不长,不久胤祥获准继位,允禩马上被贬为庶子,遭到重重打击。
康熙帝驾崩后,胤祥即位,是为雍正皇帝。雍正深知允禩野心勃勃,两人自是水火不相容。允禩曾多次谋反,被雍正按下狠手,革去爵位,剥夺所有权力。两人的矛盾由此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一场生死相搏的皇权之争。
雍正登基后不久,就一再感受到允禩对自己皇权的威胁。一方面是允禩官阶虽低,但毕竟康熙嘱托过储君重任;另一方面,允禩英勇善战,军中仍有不少死党,暗中拥戴他作为"正统"。处在如此棘手的形势下,雍正自是深恐允禩有朝一日会造反夺权。
于是,雍正下定决心,要彻底铲除允禩这个心腹大患。他设下重重圈套,先是诬陷允禩几次谋反不逊,将其软禁在宫中,剥夺一切权力。接着又将允禩的宦佐们挨个拷打,迫使他们诬告允禩"勾结外藩"、"另立新朝"的种种罪名。最后连允禩的妻子儿女也遭到牵连,被雍正下令羁押,戕害无遗。
一场针对允禩的血腥政治斗争就此拉开序幕。在这一过程中,雍正可以说是用尽了手段,不择一切方法打压、陷害允禩。而允禩作为一个睿智英武的王公,也在与雍正的权力斗争中竭尽全力,拼死一搏。两人旗鼓相当,彼此都不相让,斗得你死我活,必有一方为王霸主。
在雍正与允禩的权力斗争中,雍正一直处于被动防御的境地。虽然他已经将允禩软禁,夺去一切权力,但始终无法彻底祛除心中的戒备。毕竟允禩身为康熙钦点的储君,在外加上仍有不少死党效忠,内有母妃及党羽鼎力相助,一旦雍正稍有马虎,允禩就可能重新东山再起,夺取皇位。
为了确保自己在这场斗争中的绝对优势,雍正不得不动用自己的"看家本领"——批八字测命。雍正自幼就钻研命理,对于批八字看命颇有心得。他不仅为自己批过八字,更是为亲朋好友、文武大员无一例外地都批过八字。而这一次,他要为心腹大患允禩批八字,着实让人好生期待。
可以说,雍正对于允禩的命运怀着无比的好奇心。一方面,他想从命理的角度看看,这位曾被康熙赏识的储君未来会有何等际遇;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能从中窥视到允禩的命数吉凶,从而掌握主动权,为最后的决战做好充分准备。
当雍正拿到允禩的出生年月日时等八字后,仔细揣摩研判。按照传统的八字推算,允禩的命格乃是"五福临门"之喜格,但雍正看来并非如此。他认为允禩的命格中有"官星暗伏""桃花旺相"之凶兆,终将大难临头、家破人亡。
雍正对于自己命理看家的本事是极其自信的。他本就是一代明君,却偏爱研习奥术,自诩为"帝王高手"。而在允禩的命格中,他似乎已经看到了某些端倪,让他对最终战胜允禩无比憧憬和兴奋。
允禩生于康熙五十九年辛酉年辛卯月初一日午时,其出生八字为辛酉、辛卯、甲午、辛未。按照八字推算,这是一副极为罕见、喜忧参半的命格。
首先,辛酉年出生,寓意"执橐从戎"、权力遭剥夺;而辛卯月为天地中分,代表阴阳并济、左右开弓;午时为金神旺时,却又与火星合冲。种种征兆都预示着允禩的命运将起伏跌宕,权力地位难以稳固。
其次,八字中有"申有偏官偏印"和"五行各居一旬"的吉象,被誉为"暗拱官印"和"五福临门"之喜格。然而,这两重喜兆却被辛酉辛未夹申的阳厄所压,无法尽显光彩。
更为关键的是,允禩生于己未年,交运丙戌,这注定了他的命格大吉之中终有一灾,岌岌可危。丙戌运刑太岁,加之三辛争合丙火,火重归火、火就火伤,都是命格中的重大凶象。
雍正对于允禩这副求全求美、喜忧难解的八字命理,自有非同凡响的见解。他从中看出了极大的机会和威胁并存,只要稍一使绊,允禩就将大难临头、家破人亡。
于是,雍正在允禩八字的命格上做了专门的标注批语。他首先肯定了五福临门、暗伏官星的喜象,但随即就指出这些喜兆都被申宫阳气所压抑,未能施展。
更为重要的是,他将生辰时交运丙戌,以及三辛合火、火入火库等凶相,都一一拈出注释。他断言这必将给允禩带来灾难深重、家族覆没的严重后果。同时暗示了自己在这场斗争中必将战胜允禩,获得最终胜利。
雍正批阅了允禩生辰八字后,对于自己最终战胜他的信心更加笃定。于是雍正迅速行动,开始了一系列严厉打压和迫害允禩的行动。
第一步,雍正下令剥夺了允禩一切的爵位和名号。这位曾被康熙帝钦点为储君的王子,从此成了一介白身,连一点权力和财富也无。更令人汗颜的是,雍正还给允禩取了一个"阿其那"的穷酸名号,意在贬低他的身份地位。
接下来,雍正将允禩连同家眷都软禁在宫中。宫中又派遣了大批太监侍卫,日夜盯防监视。不仅如此,雍正还下令对允禩的宦佐、党羽们予以严惩,大肆拷问、施以酷刑,迫使他们诬陷允禩"勾结外藩""谋反造反"种种重罪。
一时间,整整一支御林军被雍正派来围剿"阿其那党羽"。他们对准允禩身边所有人狠狠出手,不分青红皂白,把犯了错的和无辜的都一并镇压。有的被处以极刑,有的被斩首示众,还有一些直接被打入休勇永不为官。
更残酷的是,雍正竟然将允禩的妻子儿女全都收押入狱,企图以此向他施加无上压力。允禩最宠爱的小女儿几经折磨,最终不治而亡,怨气森森。这令得允禩悲痛万分,几乎疯癫。
在雍正的严酷打压下,允禩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权力、家族、亲朋被一一剥夺,生不如死。他曾多次想要自尽以明志,但都被御林军拦阻。雍正似乎是在有意延长他的痛苦,让他在精神和肉体上双重承受折磨。
经过长期的打压和迫害,允禩的处境已经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雍正也终于决定了最后的手段——下令处决这个曾经的心腹大患。
当雍正将允禩的生辰八字命格分析完毕,对于最终能够战胜他的信心再一次被重新燃起。他坚信,按照命理的吉凶预示,允禩注定会家破人亡、遭受灭顶之灾,而自己则将一统天下,夺取最后的胜利。
于是在一个黎明时分,雍正召集了大批亲信文武,在紫禁城中央广场上摆下了一个刑场。他亲自主持大典,严明体统,让御林军将允禩和他的党羽一一捆绑,拖拽至刑场中央。
首先,雍正命人宣读了一份事先准备好的判词。判词中铺陈列举了允禩及其党羽"勾结外藩""另立王朝""谋反罪当诛""累罪及家"等种种罪名,字字诛心,毫不留情。
接着,雍正又将之前批注过的允禩生辰八字命格拿了出来,为在场的文武百官逐一解说。他指出允禩命中注定"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又说自己作为"天佑明主",必将一统江山、扫清障碍。最后更是直接下令处决允禩及其党羽。
刽子手很快就将允禩等人的头颅割下,鲜血淋漓。而更加残酷的是,雍正竟然命人将允禩妻子和儿女们也一并捆绑,等待处决。就连允禩那个年仅三岁的小女儿,也难逃毒手。
一时间,紫禁城中央广场上血腥味儿弥漫开来,哭号声不绝于耳。雍正则面无表情,冷眼旁观着这幕残酷的屠戮,直到允禩一门被尽数诛杀。
相关问答
你去过哪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古代遗址?它曾是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家宫殿、恰好又处于北京的中轴线正中心。它就是故宫。但是故宫里有很多不为人知并且很有意思的典故,我们来讲讲故宫里你所不知道...